儒家的经典《礼记》中记载了“天下为公”的思想,叫做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。是谓大同。”似乎代表了儒家最高的精神境界,也代表了儒家的社会理想。
“天下乃人人之天下,非一人一姓之天下。”而古代的君主总是宣扬自己的权力,要老百姓认为天下是君主的,没有老百姓的份儿。老百姓种的地是君主的,要给君主上税,而不能逃避税收。此外,老百姓还要服兵役,服徭役,更不能逃避。老百姓的愿望比较朴素,就是要消除税收,消除兵役和徭役,自食其力,而不能被压榨和剥削。但君主总是采用愚民政策,宁可让老百姓愚蠢,不让他们学知识和文化,也不让他们变得聪明起来,不让他们懂得剥削人的制度是如何设立的,也不会让他们看到阶级差距,而是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层级上知足常乐。越是这样,很多农民就越是读不起书,不能识字,当然会浑浑噩噩的过日子。儒家思想似乎成了软化社会矛盾的一味良药,很容易被历朝历代的君主改造。即便儒家提出了“天下为公”的思想,也仍然只是一种社会理想,却并不能实现。陶渊明为此写了《桃花源记》,文中说到了桃花源人的生活,叫做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说的是老人和小孩都很快乐,就可以体现桃花源中人们快乐的生活,也可以体现他们在没有战乱、没有饥荒困扰的情况下,保持了淳朴的民风,有原始的互助精神。陶渊明的“天下为公”思想比较简单,体现了老百姓的普遍愿望,而老百姓的这种“天下为公”的思想也比较简单。
展开剩余70%《礼记》中记载的“天下为公”思想是理想化的思想,代表了儒家的社会理想,但与当时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。文中记载了怎样美好的理想,就正好反衬了怎样不美好的现实。现实正好和《礼记》中的思想完全相反,《礼记》的意思是,在大道施行的时候,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,把品德高尚的人、能干的人选拔出来,讲求诚信,培养和睦气氛。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,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,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,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,幼童能顺利地成长,使老而无妻的人、老而无夫的人、幼年丧父的孩子、老而无子的人、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。男子有职务,女子有归宿。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,但并非据为己有;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,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。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,盗窃、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。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,这叫做理想社会。现实正好不是理想的社会,天下不是全民公有的,而是皇帝的。老百姓种的地和住的房子看似是老百姓的,其实产权仍然归皇帝,皇帝随时可以没收老百姓的任何财产,而老百姓却不能反抗。
现实总是任人唯亲,甚至靠银子运作来确定官员,出现了卖官鬻爵的现象。即便有品德高尚的人,也不会被推举出来做官,而是“好人不做官,做官没好人。”虽然社会层面也讲求诚信,也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,但最终这种关系是靠利益来建立起来的,没有利益就没有社会关系。甚至社会关系可以被用来买卖,那么这种社会关系就不是那么纯粹的,会成为被买卖的商品,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了。当所有人都靠钱来买各种社会关系的时候,社会就真的礼崩乐坏了。“天下为公”的思想要求,人们共同敬爱父母,共同抚养子女。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这种愿望,从教育和医疗方面下大力气,加大投资力度,实现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待遇。孩子从出生到经敬老院,所有的医疗和教育费用全免,流量费全免,怎么说都是让人羡慕的。有些国家完全可以实现这样的免费制度,钱很多,但就是投在了别的领域,不可能实现高福利待遇,走上了国富民穷的道路。真正为老百姓着想,就应该走上民穷国富的道路,叫做藏富于民。进养老院都要掏钱,很多养老院是私营化的,只是为了赚钱,那么这样的养老院还是一种社会福利的体现吗?一些老年人迫于生计,不得不外出打工,那么他们能终老炕头吗?中年人在工作的时候加班猝死,幼童在父母离异的时候无人照顾,老光棍找不到妻子,老寡妇独自生存,残疾人要自立自强,却并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。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,有女子经常骗婚。饭店与家庭都存在着浪费食物的现象,还有官员非法占有公有财物,叫做损公肥私的现象。很多人都自私自利,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,奸邪之徒不断产生,盗窃案件也不会消失不见。至于“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”的现象,基本上就是一种梦想,根本不能实现。
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念,似乎和《礼记》中的大同社会有一定的关系,都是“天下为公”思想的体现,而皇帝却没有这样的胸怀。后代的领导人也不一定有这样的胸怀,或者说只是宣扬自己有这样的胸怀,却不肯把钱用在改善民生方面,反而拿着关系民生的项目赚钱。倘若拿着房子、汽车赚钱,拿着天然气和自来水赚钱,拿着粮食、蔬菜和水果赚钱,怎么说都不会实现“天下为公”的理想,当然也就不再提这样的理想。在资本的运作下,人们似乎失去了“天下为公”的思想,谁再提这样的思想,谁就是幼稚可笑的。“天下为公”的思想本来是伟大的思想,体现了儒家的社会理念,马克思都提出了这样的思想,但这样的思想过于高远,或许忽略了人性邪恶的一面,忽略了资本渗透的能力,也忽略了权力对经济的决定性影响。或许,未来科技高度发达,人工智能遍布每一个领域,机器人普遍应用于每一个领域,就有可能真正解放人类,有可能实现“天下为公”的思想。但这种试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类,却并没有藏富于民,也没有让人民拥有话语权。所谓的民主国家,也没有真正地实现民主,而是把民主当成了幌子,甚至当成了买卖的项目。
看来儒家的“天下为公”思想有着天然的漏洞,一方面忽略了人性的邪恶,另一方面忽略了权力的运作。即便人工智能飞速发展,机器人遍布每一个领域,也不可能真正实现“天下为公”的思想。除非消除特权阶级,实现真正的民主,也实现科学发展观。不然“天下为公”的理想就只是挂在驴子眼前的一颗红萝卜,引导驴子拼命向前跑,驴子却永远吃不到这根红萝卜。
发布于:河北省专业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